kaiyun官网中国 开云网址导语:很多同学最怕做开放题,比如“你做个用户行为分析/经营分析/销售分析……”然后没有然后了。接到这种没头没尾的题目,脑子经常一篇空白,“我到底要分析啥?” 特别是用户行为分析,因为用户行为实在太多了。做完了不是被抱怨“没分析到位”就是被埋怨“没重点,分析了啥!”到底该咋办?今天本文作者为我们系统讲解一下!
最典型的就是,把性别、年龄、职业、身高体重,这种用户基础信息往上摆。注意,用户行为要分析的是行为不是基础信息,无关指标太多只会干扰视线:罗列数据,没有判断
——没结论。这种东西根本不能被称作“分析”,只算是基础数据展示。既然是分析就要有结论,有问题,有解答。
以上种种乱象,主要来自:对不同部门关注的用户行为重点缺乏了解。不知道重点,就可劲拼凑数据,忽视了如何从数据提炼结论,结果反而画蛇添足。想破局,就得从认真思考:到底业务看用户行为能看出啥?
注意!用户行为分析低一个大坑点,就是:用户行为多不等于业绩好。比如电商业务,运营兴致勃勃的上个一浇水种树领优惠的活动,企图拉一拉活跃人数,结果发现用户都玩游戏去了,都在等优惠,反而下单的人在减少!
此时,可以用矩阵法、前后对比法、行为关系分析等方法,具体看这个行为对业绩的影响(如下图)。
这里要注意的是,很多同学会直接插入转化流程分析。这样做呈现的数据太细,容易模糊整体判断。好/坏的判断始终是第一位的。如果连“好”“坏”都判断错了,那后边的原因分析全是错的。所以先对整体形势做判断,看看是否能接受是第一位的。
还有一点,就是补救措施分析,会被很多同学忽视。用户行为分析的第二大坑点,就是用户行为分析是“知其然、不知其所以然”的分析。
用户行为是各种因素影响结果,在企业实际中,不可能像实验室一样每个项目都做控制变量研究,即使提前做过ABtest,真正上线时也会因为天时地利有各种差异。
所以真遇到问题的时候,很有可能短时间内分析不出来原因,或者即使大概知道原因,也没办法把活动停掉/渠道换掉。此时的思路,不是纠结:这个到底是用户不喜欢文案还是不喜欢产品,而是:我们还能做什么挽回。
因此补救措施分析一定不能省,这样比孤零零喊:“这个流程不行啦!”要有价值得多。这也是为啥很多数据明明给了用户转化路径的问题,可业务方还是喊:“没有建设性”的原因。
没人喜欢报丧鸟天天喊:“要完啦!要完啦!”人们想听:“试试这个!试试这个!”
如果发现高价值用户明显偏好某些礼品兑换,则可以对应设计吸引高价值用户礼品方案。如果发现重度用户明显存在薅羊毛嫌疑,则可以对应修改奖励规则。总之,只要用户群体行为差异足够大,就能产生策略。
很多同学会说:直接问业务不就好了。问题是,四个情况里,除了情况三是很明确的有KPI压力以外,其他三个情况都很含糊,最后口头表达的需求就是:“做个用户行为分析看看”。
这就要求做数据的同学们,自己有一定的判断能力。以上四种情况是层层递进的,其逻辑关系如下图,同学们可以剥洋葱般的引导业务,找到真正关心的问题,从而做出有价值的分析。
接地气的陈老师,微信公众号:接地气的陈老师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。资深咨询顾问,在互联网,金融,快消,零售,耐用,美容等15个行业有丰富数据相关经验。
AI颠覆原型设计!产品经理如何用Cursor+Figma让需求秒变高保线
人人都是产品经理(是以产品经理、运营为核心的学习、交流、分享平台,集媒体、培训、社群为一体,全方位服务产品人和运营人,成立12年举办在线+期,线+场,产品经理大会、运营大会50+场,覆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20个城市,在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。平台聚集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网易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,他们在这里与你一起成长。